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基层动态 >> 正文

智达书院:聚力打造“四位一体”社区育人新模式

发布者:智达书院  发表时间:2024年05月19日 09:03   来源:党委宣传部   浏览次数:

智达书院依托书院制建设开展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育人模式改革,按照机制创新、队伍下沉、空间改造、提升服务的思路,打造“四位一体”“一站式”社区育人新模式,着力打造“三全育人”实践园地,推动书院思政工作体系化,促进育人水平持续提升。

一、创新机制,搭建一体化育人新方向

第一,强化组织领导机制。成立由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任负责人,多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 “一站式”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形成党委统一领导、有关单位各负其责、校院一体联动、全员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。第二,落实党团引领机制。在学生社区建立党委、党支部,实现对楼宇、楼层的全覆盖,建立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,创新学生社区党团组织功能实现方式,强化党团组织和党员、团员的作用发挥。通过两大机制相互促进,纵向上体现以院为主的社区楼栋管理结构,构建起“学校—社区—楼栋—楼层—宿舍”五级体系;横向上强化社区内部融合融通,构建起社区党团支部组织体系,确保社区育人场域全方位覆盖、全过程贯通。

二、队伍下沉,打造全员化育人新模式

第一,学校领导带头下沉社区。校领导带头深入学生社区,面对面地为学生答疑解惑。机关部门、各级干部与所联系楼栋、楼层在社区共同开展活动,营造良好的全员育人氛围。第二,院领导班子及辅导员队伍全时下沉社区。学校在社区为书院领导班子及专职辅导员提供办公生活场所,并按要求全时入驻学生社区,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。同时,在社区建设“德育工作室”、“美育工作室”、“劳育工作室”,引导社区工作人员立足社区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。第三,学业导师定期下沉社区。建立社区学业导师制度,由30余名学院专业教师兼任社区学业导师,同时聘任“校外兼职学业导师”,校内外协同深入社区开展学业指导、职业规划等教育引导工作。同时,学校后勤、保卫等部门管理服务人员通过场景式、下沉式、主动式育人形式,有效整合碎片化育人资源,全力打通社区育人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三、改造空间,打造分众化育人新阵地

第一,突出多元多样。以一空间一主题一主体功能为目标,重点打造“红色”“学习”“心理”“创新”“文化”五大主题空间,全力在社区中为学生提供党团组织建设、学业成长支持、心理健康帮助、就业创业指导、日常事务办理等支持保障服务,多样化满足学生社区生活体验和成长需求。社区成立以来,先后开展形成 “学思践悟二十大·强国有我新征程”主题游园会、“沐春光·享自律”好习惯养成打卡等近20余项具有内涵积淀、特色鲜明的社区活动。第二,突出品牌建设。通过持续升级改造社区内现有场地资源,丰富和拓展社区育人空间内涵和功能,助力形成特色品牌效应。2021年,书院被评为“平顶山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”;书院开展的“学长圆桌会”活动和“书意换绿意,让爱去漂流”活动分别被河南省高等学校书院联盟《全国书院制发展动态工作简报》“特色导师工作”栏目和“特色活动”栏目收录。

四、提升服务,打造智慧化育人新形态

第一,突出“学生事社区办”。全力建设线下一站式社区服务大厅,大厅中设置综合服务、意见反馈、失物招领等窗口,涉及生活服务、学业就业、学生权益、心理健康、政策咨询等各类服务,实现了由“散点式”服务向“集成化”服务的转变,为学生校园生活提供最大便利。第二,实行“通识课社区上”。2023年智达书院围绕文化传承、思想素养、艺术修养、运动健康、实用技能、文学鉴赏六个培养模块,在社区内部设立“智达微讲堂”,采用“小班教学+小组研讨”的教学模式,开展通识教育,深受智达学子喜爱。目前,智达书院累计开设20余门通识选修课程,800余人完成课程修读。第三,践行“特色课社区练”。以共建蓝湾社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契机,组织智达学子深入社区,为少年儿童开设“三点半小课堂”、“翰墨飘香润童心,指尖手工乐翻天”等特色兴趣课堂,助力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深刻诠释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的社会服务作用。


上一条:学工部:创新育人模式 擦亮国防教育特色品牌 下一条:教学督导与质量评估中心:打造全周期质量保障体系,助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

关闭